自开展涉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昆明市各级残联组织忠诚履行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持续转变工作作风,聚焦残疾人及其亲属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守护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案例1:多方奔走呼吁有效破解残疾人申请低保难题
东川区乌龙镇水井村村民普某在申请低保时,因其名下注册有公司,未通过审批。东川区残联实地进行走访,了解到普某为肢体三级残疾,患乳腺癌需长期治疗,与丈夫吕某分居多年仅获微薄抚养费,独自抚养一子一女,15岁长子尚在求学,次女智力残疾一级,需要康复治疗及长期照料,家庭基本没有收入。因其丈夫吕某用普某名义注册过资本为500万元的公司,无法纳入低保。普某反映该公司实为丈夫早年办理经营,已停业多年且深陷债务纠纷,无法注销该企业或联系其丈夫出具未经营证明材料,这个失效企业成为其家庭纳入低保的最后障碍。
东川区残联将其列为涉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全力推进,与区民政局、乌龙镇共同研究,多部门协同发力,采取四项措施分步攻坚:一是信息核验。主动对接区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东川分局,证实该公司连续多年未进行年报、未报税,处于“经营异常”状态。二是实地取证。乌龙镇相关人员到该公司注册地址现场勘查,拍摄影像、走访周边商户和群众,形成详实“未实际经营”的实地核查报告。三是完备证据。在无法开具“未经营证明”的情况下,协调市场监管局出具的“企业经营异常情况说明”,结合实地证据,构建完整证明材料链。四是积极协调。积极向东川区民政局汇报,区民政局对该公司未实际经营情况及证明材料进行核实认定。经审批,2025年6月,普某一家3人成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7月,已领取保障金1530元。
案例2:“一站式”上门评残解民忧
宜良县残联在涉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针对50余名因精神、肢体、智力等重度残疾无法前往医院进行残疾评定的群众的实际困难,联合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安康精神病医院,组成专业评残服务队,深入全县7个乡镇(街道)为评定对象提供“一站式”上门评残服务,将惠残政策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
马街镇马街社区80多岁的张大娘就是其中一员,她因中风瘫痪多年,无法到医院完成评残,申领残疾人证举步维艰。在前期摸排工作中,残疾人专职委员了解到张大娘的困难,及时将其纳入服务名单。评残现场,骨科医生到她的床前问诊,当场出具评定意见,张大娘几乎哭出声来:“感谢党培养了好干部,能到床前为我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