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东川区全区有持证残疾人1667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4%,其中农村建档立卡残疾人7173人,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51.16 %。五年来,东川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对残疾人工作的指示精神,把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全力以赴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为残疾人发展谋帮扶、就业谋路子、康复谋服务、民生谋保障,帮助残疾人补齐脱贫短板。残疾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建档立卡残疾人与其他建档立卡户一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整体达到现行脱贫摘帽标准,全部脱贫,全区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2020年国家脱贫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建档立卡残疾人100%享受过惠残助残帮扶政策,精准脱贫不落一人。脱贫攻坚期间,涌现出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的张顺东夫妇为代表的许多残疾人脱贫致富典型。
健全机制整合部门职责形成强大合力。五年来,不断完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加强全区残疾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把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康复,残疾预防等纳入全区发展规划,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停车位,加强城市道路、公园景区、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维护,对残疾人从事工商业和个体经营给予优惠政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开放,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做好衔接平衡和协调发展。
兜底补短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五年来,区残联和区民政局积极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残疾人积极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一、二级残疾人由财政按照每年每人200元代缴,三、四级残疾人采取“先交后补”的办法每年每人补助100元。为895名残疾人办理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爱心卡”,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参加就学就业创业。节日期间集中开展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和贫困零就业家庭探视走访专项行动,帮助困难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疫情防控期间避免发生残疾人无人照顾等严重影响残疾人生活的现象。中秋、春节期间投入165万元慰问6370名困难残疾人,让广大残疾人普遍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强化基础完善残疾人精准康复机制。五年来,全额补助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人承担的12元费用,实现全区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出台《东川区残疾儿童康复特殊困难临时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补助残疾儿童到主城区康复的交通费和住宿费,保障130名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有效免费康复。为1052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服药服务,为有康复需求4382人实施精准康复服务,为2005名残疾人免费适配免费配送电动三轮车、电动轮椅等辅助器具,为489名残疾人免费适配助听器和安装假肢,残疾人康复率和辅具适配率均达到98%以上。残疾人托养康复政策保障日趋完善,托养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674人,达到“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的目的。
精准发力保障残疾人多形式就业。五年来,结合村级产业发展组织农村残疾人参与农村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村残疾人技能。分析残疾人技能特长和企业用工需求,采取“招聘+培训+就业”的模式定向招聘,提高残疾人就业成功率。引导5家涉农企业争创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安置33名残疾人就业。帮助盲人保健按摩店通过市级规范化建设,达到省级星级评定,实现多名盲人就业创业。开发26个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岗位,让部分农村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协调人社、扶贫等部门,对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就近就便安置公益性岗位。补助135名残疾人创业资金94.2万元,实施小商店、小加工、小个体、小维修工程,实现残疾人自主创业。通过帮、包、带、扶的方式,扶持393名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养殖业、手工业和服务业。通过残疾人用工年审,促使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千方百计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
加强联动全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充分运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专项调查成果,解决残疾人各种需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提高非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建房补助标准,与建档立卡户一样享受每户5.1万元,实现残疾人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协调残疾鉴定专家进村入户,免费为2288名行动不便、无法行走和自理能力差的残疾人开展残疾鉴定。精简残疾人办证手续,材料齐全的现场制发三代智能证。核实全区残疾人身份信息,与扶贫数据做到账账相符,与残疾人身体状况账实相符。制作《东川区助残惠残政策选编》宣传册,分发全区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家庭,广泛宣传助残惠残政策,扩大残疾人知晓率。通过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办理区内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爱心卡”、驾驶合格证培训补助等,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平等生活提供保障。
不断丰富残疾人文化教育体育活动。五年来,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加大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高等教育残疾学生发放助学补助,切实减轻残疾人家庭教育负担。开展“爱心陪伴你成长·圆一个梦想”在行动公益项目,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解决100名残疾人家庭学生生活学习困难。确保适龄残疾儿童无一人因贫困辍学,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撰写信息简报,多形式宣传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自强不息典型。成功举办东川区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铜都、碧谷、阿旺残疾人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实现了残疾人多年的梦想,填补了多年以来东川残疾人体育运动赛事空白。选拔优秀残疾运动员参加省集训队,在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东川籍运动员郑婷婷荣获2金2银,兰勇荣获集体项目男子坐式排球比赛铜牌。郑婷婷还在第三届亚残运会收获2金1铜。围绕“助残脱贫.决胜小康”主题,认真组织“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五个一”文化进家庭等助残扶残系列活动。
担当尽责持续深化改进工作作风。五年来,持续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建+助残”模式,把党的建设与残疾人工作融合发展,践行初心使命。坚持“服务弱势、强势推进,从事人道、笑对人生”的职业精神,经常对标对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工委的工作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让残疾人利益在法律和制度规定内实现利益最大化。深入开展残工委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优化临时救助、托养、康复等审核程序,以保障改善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维护基本权益为重点,加强对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各类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用于真正需要的困难残疾群众。落实残疾人办证、临时救助、托养、康复等领域申请流程公开,健全监督渠道及追责机制。
脱贫小康不是终点,乡村振兴才是目标。东川区将持续推进残疾人“量体裁衣”式服务,对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以及重残无劳动力的家庭重点关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路上残疾人同样一个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