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昆明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昆明市残联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这条主线,紧盯残疾群众身边的困难和问题,把为民办实事贯穿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以实实在在的惠残政策扎实解决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一年来,全市残疾人权益保障不断完善,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康复救助扎实推进,文化体育蓬勃发展,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4

就业让残疾人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

1

社会保障

让残疾人生活更安心

昆明市残联始终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强化和完善残疾人的民生保障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精准服务,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今年以来,市残联成立慰问小组,深入社区、农村,走进家庭,把温暖送到贫困残疾人家中。据统计,2019年元旦春节,全市残联组织投入慰问金199.98万元,走访慰问666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截至2019年10月底,各县(市)区累计发放救助金190万元,救助临时困难残疾人849人(户)。

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9年,全市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331.991万元,惠及83950名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

一年来,全市下拨420万元,对三四级残疾人参加医保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助。其中:下拨220万元,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40872名三四级残疾人的个人缴费进行补助;下拨200万元,对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33600名三四级残疾人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助。

此外,投入教育经费200万元,资助592名考入大中专的残疾学生,其中10万元用于资助昆明市5所特教学校,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彩票公益金对全市全日制高中阶段在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进行一次性补助,其中补助残疾人学生18人,残疾人子女1177人,总计120万元。投入40万元对400名残疾青壮年文盲进行扫盲培训。 

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极大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市残联领导为残疾人发放慰问品。

2

扶贫基地

精准助力残疾人脱贫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让残疾人精准帮扶工作充分发挥“造血”功能,实现一次投入、长期滚动受益的良性循环?市残联把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作为残疾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自力更生的致富之路。

据统计,近年来,市残联先后在富民、石林、宜良、东川、禄劝、嵩明等县区建立了2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开展中草药、葡萄、核桃、糯米种植和猪、鸡、牛养殖等扶贫项目,省市县各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共安置200多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了近500户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

2019年,又有昆明市凤合集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寻甸县)、禄劝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禄劝县)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2019年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

2019年,市残联投入78万元,对新认定的11家残疾人扶贫基地进行扶持,共有153名残疾人在基地就业,辐射带动200户残疾人发展生产。残疾人扶贫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让大批残疾人通过扶贫基地的安置、辐射、带动,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奋斗的方向,走上了脱贫路……

一年来,市残联投入22万元,为100户残疾人家庭开展扶贫到户,竭力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早日脱贫;同时,投入扶持资金119.75万元,对222名自主创业的残疾人进行补贴,激发了残疾人自主创业热情。

2019年入春以来,昆明市残联“挂包帮”的寻甸县河口镇化桃箐村、南海村23个村民小组不同程度出现干旱,受灾面积达7800亩,市残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抗旱行动,对困难户、残疾人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的灌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部署,为110户残疾人户发放了300元灌溉补助,投入7万余元对234户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户、贫困残疾人户进行走访慰问。同时,针对建档立卡户和贫困残疾人户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种植技术培训,让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走上创业之路。

3

精准康复

让残疾人重拾希望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让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石。为了让残疾人在精准康复服务中有更多获得感,市残联会同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扶贫办制定出台了《昆明市残疾人精准康复实施方案》,建立和制定了相关机制,为精准康复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把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与家庭医生签约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个人承担的12元由残联统筹残疾人康复服务经费或其他经费支付,使残疾人能充分享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条件的县区,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依据精准康复手册相关内容,增加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包,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

为确保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达到80%以上目标,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2019年,全市共投入康复经费1677.5万元,其中:投入664万元对465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投入574万元采购辅具3807件,免费发放给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投入200.4万元采购人工耳蜗20套,对20名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安装人工耳蜗植入;投入200.1万元开展31项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和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完成配发助听器1272台安装工作,让全市听力障碍的残疾人重新聆听世界的欢声笑语;下拨试点经费10万元,在嵩明县开展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试点工作;完成了166人共221条大小腿假肢的适配安装。最终,2019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为95.14%,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

此外,市残联投入78.96万元,对全市1000名心理患者残疾人提供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取得了很好效果。

通过开展一系列扶残助残工程,使一大批残疾人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了“救助一人、造福一家、温暖一片”的效果。


1

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帮助残疾人精准就业

4

创业就业

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

“市残联组织的招聘会让我找到了工作,可以自食其力了。”          

“参加残疾人电商免费培训,我有了一技之长,感谢残联给了我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表达着共同的心声——心存感恩、充满获得感。

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有效提升残疾人素质,增加残疾人劳动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中央、省、市共投入培训经费265.44万元,对全市2928人次残疾人开展多形式培训。其中:中央和省级投入培训经费45万元,培训100人次;同时,下拨县(市)区残联100万元,对2000名残疾人职业技能和生产实用技术开展培训;市本级投入120.44万元,培训残疾人528人次(中长期培训12期245人次、残疾人驾驶培训补助223人、残疾人技能提升培训60人)。

在昆明,残疾人只要心中有创业梦想,就可以去尝试。创业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市各级残联组织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各项“政策红包”成为激励他们投身创业的强大“动力源”。今年以来,市残联持续加大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力度,投入资金119.75万元,帮扶222户残疾人自主创业,一大批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自食其力的梦想。

为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市残联大力开展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活动,先后组织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13场,参加招聘用人单位173家,参加招聘会的残疾人及亲属1753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近650人次。


3

昆明市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一年来,市残联投入资金19万元,开展2019年昆明市残联文化助残 “五个一”项目,帮助残障儿童及家庭走出家门,开阔视野,丰富了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各县区开展各类残疾人文艺演出活动47场,参与人次达到2500余人次,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2019年智障亲友协会柯渡红色之旅亲子活动”,营造了各界人士积极关注心智障碍群体的社会氛围……

一个个卓有成效的行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的一年,市残联将续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残疾人在昆明这块热土上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Copyright © 2011-2015 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46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 邮编: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