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近日,由云南省残联、国际助残精神健康云南省项目部主导,盘龙区承接的盘龙区/国际助残精神障碍融合发展合作项目圆满结题。盘龙区残联在盘龙区龙泉路871号文化创意工场会展中心精心组织了结题活动。活动邀请了省残联领导、国际助残组织代表、盘龙区项目技术指导专家、项目合作伙伴、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志愿者、部分受助者及家属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向来宾展示了盘龙区/国际助残精神障碍融合发展合作项目实施近3年半的成果,总结项目实施三年半以来的成绩与不足,分享与交流盘龙特色经验。

c

(图1:盘龙区/国际助残精神障碍融合发展合作项目结题全员合影)


2016年9月21日,盘龙区/国际助残精神障碍融合发展合作项目启动,盘龙区作为云南省三个项目点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在省、市残联支持下,在项目组织指导下,结合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精神障碍残疾人康复治疗方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一是明确“个性化康复治疗管理”导向。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量身定制适合该个案的康复治疗计划,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康复治疗计划,设定辅助活动内容,解决关注个体发展不够、平均用力、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二是用好七个载体。以KAP调查为基础,做好精神障碍患者自助、家属互助、娱乐康复治疗、社会融合、专业技能培训、心理治疗团辅活动;三是建立一套体系。盘龙区残联与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盘龙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昆明兰谷康复服务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从党委、政府和社团组织层面形成了齐抓共管、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精神障碍者康复治疗工作机制,较好地保障了精神障碍者在康复、融合和参与方面的权利;四是紧扣把“活火山”变为“死火山”与“旋转门”变为“弹出舱”两个目标。以“病可控、不发病”为初级目标,把患者可能发生攻击行为、造成社会危险性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提高市民对精神障碍者的接受度,消除歧视偏见创造有利条件,解决“火山口”不稳定,社会维稳难度增大的问题。以生活自理、融入社会、工作就业“三级跳”为高阶目标,解决跳过社区、忽视社区,目标设定过低、低效率循环的问题。

a

(图2:盘龙区/国际助残精神障碍融合发展合作项目结题人员访谈)


三年多来,盘龙区残联按计划对确定的186例居住于城镇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试验对比和康复治疗,其中2017年完成51例个案项目指标,2018年完成125例个案服务,2019年完成10例个案服务,受助者通过参与项目方案制定开展社区康复,生活能力和社会融合程度明显提升,4例成功就业,取得了较好的试验价值和社会价值。今后,盘龙区残联将不断探索康复工作模式,积极捍卫“全国康复示范区”荣誉称号。


b

(图3:国际助残组织代表了解合作项目相关情况)


d

(图4:国际助残组织代表观看盘龙区精障残疾人艺术作品)



Copyright © 2011-2015 昆明市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46号

滇ICP备07000700号-1 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8号楼 邮编:650500